图为: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社区打造的“四点半学校”
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
近日,有网友发帖称,广州市南沙区一小学建议“不让老人接送小孩”,引发广泛讨论。9月11日,南沙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称:“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。我们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,相信家长也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条件作出合理判断,不会让行动明显不便的老人承担接送任务。该建议并非强制要求,多次强调可能是担心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。”
对于下午三点半、四点半放学的现实情况来讲,老人接送小孩是许多家庭的无奈选择。父母要上班,不可能随时请假接送孩子,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难题。不仅是上学的接送,对许多双职工家庭而言,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,大多时候都是家里老人照顾。不是年轻父母不愿意在养孩上花时间,而是迫于工作需要、生活压力,不得不有所取舍。最后,老人成为家里照护小孩的主力军。
正视社会现实,就能明白解答好接送小孩的问题,关键并不在建议“谁去接、谁不接”,而是如何为万千家庭在育儿上提供更多的社会分担?
包括湖北在内,全国不少地方也进行了一些探索。宜昌峡州社区招募了35名身体健康、热心快肠的老人,组成“共享奶奶”公益团体,轮流接送并照顾晚托班孩子,破解上班族父母接孩子放学难题。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社区利用附近的高校资源,实行校社联动,打造“四点半学校”,为家长无法按时接送的小学生开设特色兴趣课程,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,又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。充分发挥有益的社会力量、组织社会资源,为“安顿小孩”出更多实招,才能为更多家庭解燃眉之急。
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单纯的“家事”,更是“国事”。“不让老人接送小孩”之所以引发热议,正是因为牵动了太多家庭在生育、养育、教育上的神经。在谁接送小孩的讨论之外,更要看到这个问题的延展意味。
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不是一句口号,需要更多实质性的保障来支撑。国家层面促进生育的政策纷纷出台,育儿补贴逐步发放,托幼一体服务也在大力发展,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不断增加。这些实打实的举措,为许多育儿家庭减轻了负担。各地也需结合实际,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系统,完善0-3岁婴幼儿的照护服务,完善学龄孩子的接送等问题,破解更多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遇到的痛点、难点,让养孩的幸福感更多、烦恼更少。
配资世界门户,配资平台投资,配资平台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